今天的路線是東港美食 → 林邊光采濕地看熊貓 → 佳冬地層下陷紀錄的魚塭
週末就是要認真玩,一直吃。吃完新東興牛肉爐之後有點失望,第二天早上轉向平民美食前進。
在好朋友的推薦下來到這間阿扁飯湯,或許每個東港人都有自己的早餐名單,再請各位網友協助推薦嚕^^
阿扁飯湯
地址:屏東縣東港鎮興東路46號 Google興東國小,對面巷子有一個保安寺,寺斜對面即可發現
營業時間:06:00~13:30
曾經聽劉克襄演講,說東港不只有黑鮪魚出名,還有獨特的「飯湯」文化,
這間「阿扁飯湯」,是因為老闆娘名字就叫阿扁,臉超臭,態度超差,但生意超級好的!
裡面三個阿姨幫忙服務忙進忙出,客人絡繹不絕讓人不禁懷疑有何魅力,不管如何,能吃到當地人推薦的飯湯,
尤其還在蠻隱密的巷弄當中,找到的同時還蠻讓人興奮的。
除當地人熟門熟路的點了碗飯湯,還有粿仔和乾麵可以選擇,一進門就是好多大紅桌子像是辦喜宴一樣,
有時候客人多的時候併桌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。店內沒有想像的那麼熱,
多支工業用電風扇左左右右上上下下的吹著,吃飯湯這件事並沒有太過於煩躁。
整個廚房亂中有序,老舊的櫥櫃擺放著所有需要的調味和小菜,還有一鍋使用爐灶悶煮的湯,
很難想像這樣子的環境會吸引這麼多人潮前來早餐和午餐。
飯湯(50元)
簡單的湯泡飯,總是讓人印象是工人簡便的早餐,一天活力的來源。這間飯湯除了有鮮甜的魚湯滋味外,
油蔥酥與絞肉爆香的味道,這裡更添加一味櫻花蝦,我後來想想也有可能是蝦猴的香氣,
還有一些鮪魚碎末增加營養程度。我真覺得這個碗實在是有點髒,也難怪這麼多人外帶。
希望下次還可以去吃不同的飯湯來做比較,滋味比起台南的鹹粥更有「肉」的滋味,
台南的魚鮮內容比較雄厚,各有千秋。
接著來很熱鬧的東隆宮附近,運河旁邊有一間飄香多年的肉粿。還沒有停好車就看到排隊隊伍蔓延長長人龍,
在這麼正中午的艷陽真可以說人氣不減,急忙停車下來瞧瞧。
葉家肉粿
地址: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三段156號
電話:08-8329218 0933688611
營業時間:09:00~中午賣完為止 朋友說大概都到13:30
每次來東港大概總脫離不了三件事情:前往小琉球、吃海產和逛華僑市場,對於這種白天的小吃,總是無緣,
這次特地前往,就是為了吃這個全臺灣獨一無二的肉粿小吃。今天先吃葉家,下次想試試看林記。
我這個井底之蛙,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粿,粿上面堆滿三層肉與香腸,分成大中小三種size,
我有看到小碗(30元)真的頗小,旁邊阿姨們點的大碗(50元)又有點誇張,所以就點了個中碗(40元)折衷。
發覺他們家房子的格局很特別,上頭還有低矮的欄杆半樓仔,這家是賣佛具,租借給肉粿,
外頭也有幾個座位讓人吃飯,就是很有趣的一個聯合國模式組合成的店家。
肉粿(中40元)
粿本身是沒有什麼味道的,沾上那熱熱甜甜的醬汁,與芫荽互相混合之後,稍微有點米香味會跑出來,
但沒有很明顯,一點點而已。底下的香腸與有點像臘肉的豬三層肉,我個人是覺得口味很重,
並沒有太肥,整個處理得很扎實。但朋友不喜歡,只有吃幾塊粿就不吃了。我想這也是個人口味不同,
下次想再嘗試其他家。
賣佛具的外頭有一隻好可愛的折衷鸚鵡,讓我想起之前網路上看到的多多XD
看好多客人跟他逗著玩,還有拿葵瓜子給他吃的,吃到下面都沾到食物,實在是太可愛啦!
東港路邊好多在曬烏魚子(?)那種類似的東西,好多都是個人工作室,自家生產。
一接近就聞到海的味道,這也是一個東港最迷人的風景吧。
最後來朋友推薦的樹仔剉冰,在東港鎮新學路198號,當地的好吃刨冰。
我們選五樣八寶40元,可以淋上黑糖和焦糖,兩種都淋上也沒有說非常的甜,
加上店家全部自製的地瓜圓、芋圓、芋頭塊等讓人消暑的材料,結束東港這個炎熱的旅程。
附上店家的Facebook粉絲頁,吃膩霜淇淋,還是以傳統的冰品作為旅程的句點,最為完美了!